朱载坖驻跸于苏州府玄妙观,赵文华亲自送朱载坖到此。
朱载坖到玄妙观内住下后,赵文华将一封书信交给朱载坖,说道:“殿下,这是下官义父的信。”
既然是严嵩的信,朱载坖当然要看一下,朱载坖当着赵文华的面打开了严嵩的信,严嵩在信中还是劝朱载坖快速了解在东南的事情,早些回到京师来。
他认为京师才是天下根本,和京师比起来,东南虽然重要,但是是远远比不上京师的,所以严嵩劝朱载坖还是尽快回到京师,不必在东南停留太久。
朱载坖直接将严嵩的信给了赵文华,问道:“赵制军怎么看?”
赵文华看过之后,对朱载坖说道:“殿下,下官也以为殿下应当回京师去,在陛下身边才好。本朝重中枢而轻州郡,中枢才是殿下今后要发力的地方。”
朱载坖也知道严嵩、赵文华都是一片好意,他说道:“孤处理完苏州的事情,就会回京师的。”
赵文华走后,朱载坖找来李芳,询问有关蒋洲的事情,蒋洲去倭国已经四个月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李芳向朱载坖汇报道,蒋洲去倭国后,派人回来传过信,可能还要一月才能回来。
朱载坖闻言也就不多说了,朱载坖虽然关心起来祝氏的近况了,祝家的一应田产、宅邸都被没收了。在朱载坖和李芳的亲自安排下,祝家成为皇商,准备到时候替李芳收购棉布等商品。
嘉靖拨给了李芳十万两,朱载坖送南京佛门搜刮了五十万两,还有赎刑的银子,应该也有不少,本钱还是足够的。
不过朱载坖以往这笔钱还是主要用于东南的御倭,现在虽然官军大举募兵,浙江、南直隶等处的官军战斗力比之前高了不少,但是在朱载坖看来,这些都不过是被动防御罢了,要想真的肃清倭寇,还是需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大练水师。
现在大明的水师,只不过是各省总兵的,水师驻扎分散,根本不能集中指挥,只是近海防御而已,朱载坖现在有这么多银子,当然把注意力放在加强水师上面。
朱载坖于是召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商讨东南海防事宜。
朱载坖这次可以腰包里有钱了,反正佛门捐资就是用于御倭的,朱载坖也没有挪用。
这次朱载坖到苏州,士绅们都毫无动静,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朱载坖就是空气一样。朱载坖对他们的反应根本无所谓,现在没有空搭理他们。
接到朱载坖的命令,俞大猷、戚继光赶紧赶赴苏州,面见朱载坖。
朱载坖也不跟两位总兵啰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将浙直两地的水师集中起来,御敌于国门之外之外,同时朱载坖还询问到现在大明战船的尺寸和造价。
这点出身于福建卫所的俞大猷倒是很清楚,海舟这类战船体型较大,造价高昂。其四百料官船船长9丈4尺,阔1丈9尺,而五百料官船的船长更是达到了12丈2尺5寸,阔也达到了3丈,当然造价也是不菲的,五百料官船一千两一艘。
而且水师海舟的维护成本也不低,以五百料战船来说,每年需要五百两的费用用以维护战船,还有训练等各项支出。
当朱载坖问及倭寇水师和官军水师对付倭寇的办法时时,俞大猷说道:“回殿下,倭夷鼠伏海岛,因风之便放肆侵略。其来如奔狼,其去若惊鸟,来或莫知,去不易捕。臣以为官军无事则沿海巡微,以备不虞。若倭夷之来,则大船泊之,快船逐之。彼欲战不能敌,欲退不可走,庶乎可以剿捕也。”
作为和倭寇打了多年交道的将领,俞大猷对于倭寇还是比较了解的,官军的大型官船对倭寇的船只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倭寇的船只较小,在逃跑过程中非常灵活,官军往往追之不及。
俞大猷说道:“殿下,倭船遇巨舰难于仰攻,苦于犁沉。故广福船皆其所畏者,而广船旁陡如垣,尤其所畏者也。”现在大明官军所装备的广船、福船对倭寇来说已经是压倒性的优势了。
倭寇造船的造船技术落后于现在官军的造船技术,而倭船缺少龙骨、肋骨等船只构件。其强度远远低于官军所拥有的战船,在海战中的两者相遇,其结果可想而知。
朱载坖问道:“那为何官军水师无所作为?”
俞大猷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来是官军反应迟钝,由于船只数量不足,官军水师往往缺乏预警,等到倭寇来袭才仓促迎战,遭致败绩。
二就是官军水师疏于训练,水师和陆军不能,现在已经是以火炮为主要武器了,火炮要想有精度,眼下只有勤于练习,而官军水师疏于操练,士卒炮术不精,临阵往往无法命中,而一旦陷入接舷战,官军士卒胆怯,气势为倭寇所夺。
三就是倭寇水师确实孱弱,但是海贼的实力确实相当之不错的,如王直等大海上麾下的广船、福船都很多,也是大明制造的,质量比官军还要略胜一筹,同时他们还积极从佛郎机等处购买火炮,武装自己,这些海贼,常年在海上漂泊,无论是水性还是炮术都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