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游戏竞技>隆庆中兴> 第524章 查勘寻访踪迹现(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4章 查勘寻访踪迹现(四)(1 / 2)

朱载坖突然问到盐运使,殷正茂有些摸不着头脑,盐运使久已不设,裕王殿下突然提起此事是什么意思,殷正茂有些不太明白。

朱载坖说道:“朝廷既有法度,设官任职,以重纲纪,既有官职,就应简拔官员,以副其任,殷御史你说呢?”

殷正茂当然明白朱载坖是什么意思,朱载坖想要安排自己人在长芦盐场,但是盐政一向是朝廷的肥缺,盯得人可多了去了,裕王殿下想要安排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殷正茂问道:“那殿下以为,何人可以任这个盐运使?”

朱载坖说道:“孤觉得由河间知府海瑞兼盐运使可也,日常事务,仍由殷御史管理,涉及钱粮、司法等,地方官府和巡盐御史会同处理。”

殷正茂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朱载坖的提议来了,现在不答应朱载坖的要求,恐怕锦衣卫就会把整个长芦盐场搅的沸反盈天,到时候自己肯定讨不了好的,而且答应朱载坖对殷正茂来说,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对于盐场来说,和地方官府最大矛盾就在于州县的妄加勾摄,朝廷多次下令免除灶户的杂泛差役,使其能专心为国办盐。但州县有司往往不予遵循,时常出现乱加勾摄的情况。盐运司与地方有司分属不同的体系,二者互不统属。在灶户的管理上,盐运司与有司存在着职权划分不明的问题。

朝廷下令盐运司体恤灶户,而有司却不知,依旧对灶户百端取索,以致其卖妇鬻子,盐运司却又不闻不问。灶户既要在盐运司的监管下煎办盐课,又疲于应对州县的杂役科派,一身多役。这样干的结果就是大批灶户逃亡,朝廷的盐课难以完成。

而一旦以州县正印兼任盐运使,在这些方面就好沟通了,毕竟完不成朝廷的盐课,大家都要吃瓜落,这样至少可以减少地方官府对于盐场的干扰。

而对于朱载坖来说,盐运使麾下的盐丁则是朱载坖看中的,这些盐运司的盐丁本来是为了查缉私盐而设置了,长芦盐运司兵额两千,但是现在盐运司早就不能查禁私盐了,甚至和私盐贩子沆瀣一气,共同盗卖私盐,朱载坖首先准备整顿盐丁,使之成为一支能战的武装。

殷正茂对朱载坖说道:“殿下,此事臣可以上疏,但是臣毕竟人微言轻,这等事情恐怕不是臣这能够左右的。”

朱载坖摆摆手说道:“只要殷御史上疏就行。”

朱载坖本就只需要殷正茂上疏即可,他会自己直接向嘉靖上密疏陈述此事的。既然双方谈好了此事,朱载坖也就没有在这些事情上多纠缠。朱载坖转而询问起有关长芦盐场的相关事情,尤其是晒盐法。

殷正茂作为巡盐御史,当然是极为了解的,他对朱载坖介绍道:“殿下,晒盐之法,近海预掘土沟,以待潮入,沟旁坚筑晒池,九层或七层,自高第下,潮退两人绳系柳斗,戽沟水入第一层池中,注满晒之。然后,放入第二池,则又灌首池使满,次第放至末池,投石莲试之,莲直立,卤成矣。于是趁晴曝一日,即成盐。”

晒盐法比之煎盐法要好多了,出盐多,而且节省人力和燃料,但是长芦盐场却没有大规模推广晒盐,这是朱载坖不太明白的。

面对朱载坖的疑问,殷正茂也是无奈,虽然晒盐法有种种好处,但是前期的投入可不小,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现在盐场灶户逃亡,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银钱来修筑盐田。

国初之时,灶丁原额三万八千有余,现在仅有一万,还有不少的老弱之辈,能够完成朝廷的盐课就已经是勉力了,哪里还能再大兴盐田的修筑了。

殷正茂还重点说了盐场的总催之害,总催负责管理灶户的盐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与灶户的关系最为密切。总催作为盐场中的小头目,本应协助场官一同安抚灶丁,督导盐课,但其常利用手中权力徇私舞弊,多有侵害、欺压灶丁之举。

朝廷向灶户按人丁有钱粮的支给,是为了保障灶户能够安心的为朝廷生产食盐,这些钱粮本就经过官府的层层盘剥,所剩无几,总催还要盘剥克扣,在清查人丁时,以富作贫,以贫作富;以精壮作老幼,以老幼作精壮;非残疾者作残疾,真残疾者反不开除;非孤寡者作孤寡,而真孤寡者反不优免;见在而捏为逃亡,逃亡而捏为见在,好冒领钱粮。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灶户举家逃亡,国家的盐课日益减少。朝廷虽然断督令各场招抚、清查逃灶,严禁隐匿。但是灶户逃亡的风潮并没有因此被制止。

而且这些逃亡的灶户往往成为私盐的来源,大批的逃亡灶户聚集在一起,贩卖私盐,到了本朝,灶户贩私的武装力量越来越大,有的已与盗贼无异,遇官兵阻拦便持兵器拒捕。

他们千百为聚,高樯大舶。行则鸟飞,止则狼踞。杀人劫人,不可禁御。他们挟兵负弩横行于江河,官兵敢远望而不敢近语,盐运司的盐丁根本不敢去阻拦这些私盐。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方面,朝廷按丁征盐,既然灶户大量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