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其他类型>长青亦未寝> 29.长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长青(4 / 4)

到了什么,他的身躯微微颤抖,一双小手紧紧攥住身上的布衣,眼里盈满一汪热泉,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在一张脏兮兮、灰扑扑的脸上,不断地滑落。

柳行舟默不作声,他伸出一只宽厚的大手,心疼地拭去小子夏下巴上凝结的泪珠。

那眼泪珠子,像是一颗颗被熔岩烧灼过的火球,带着无尽的哀伤与不舍,烫得柳行舟那原本疲惫不堪的笑容里,裂开一抹难以掩饰的痛苦与挣扎。

“倘若子夏未曾思量,那为父先为子夏琢磨一个,可好?”

柳行舟的嗓音沙哑,许久未进一滴水的喉咙像是卡了一块咽不下去的石头,锋利的石子从嗓子一路割破他的前胸,像是要往他本就无知无觉的心里钻。

柳行舟看着子夏那还不及他半个掌心大的拳头,他不敢言明,他也怕,怕自己永远无法踏出桃州这片土地,怕他从此再也无法陪伴子夏与沐雪经历未来的每一个春秋。

子夏从小就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不需要柳行舟将话说得太明白,就已经察觉到了柳行舟的用意。

可是小小的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他只能嚎啕大哭,将所有的委屈与不舍发泄出来。

他瘦小的身躯在高大的城墙下,不停地上下起伏,止不住的抽噎间,好不容易才勉强挤出一个“不”字。

那是弱小又无助的他唯一能挽留父亲的方法。

柳行舟褪去身上那件沉重的盔甲,露出那满是血污与累累伤痕的躯体,他将子夏轻轻地拥入怀中,极致温柔,就像他每一次抱起子夏,漫步在田间,为他讲解书中的故事一样。

“孩子,莫怕,一切都会过去的……”

那一夜,柳行舟怀里紧抱着半梦半醒的柳悬,他小心翼翼,无比珍视,就好像怀里的小人是他毕生最重要的宝藏。

柳行舟站在桃州满是残骸的城墙上,他望着身后那无家可归的数万人,在夏沐雪安抚好身旁的伤员,放下手中的药碗,抬头与他遥遥相望时,他眼中的犹疑逐渐散去。

柔柔夜风里,柳行舟怀抱着柳悬,在柳悬的耳边轻轻吟了一首诗:

柳色长青沐晚霞,

老幼相携话桑麻。

和风悄抚传笑意,

围炉夜话乐无涯。

吟罢,柳行舟恋恋不舍地轻抚着柳悬的发丝,在没有满堂宾客、锣鼓喧天,没有红绸满挂、歌舞升平的滚滚硝烟中,以日月为鉴,请苍生作证,柳行舟独自喃喃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子夏,吾今日赐字‘长青’予你,愿你往后人生,前路坦荡无阻,平安顺遂,如柳色一般,长青不衰。”

柳行舟的声音逐渐远去,像是回归了历史的长河,取而代之的是,宋旌一脸若有所思,用余光不停地去瞧身侧的柳悬,就像是要将柳悬给瞧出朵花似得,盯着柳悬瞧了很久,才犹豫不决地回了一个“哦”。

此前,宋旌对柳悬的冠礼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回想往昔,柳悬上一次,就是在圣上将五公主赐婚于宋旌后,忽然弃考,主动将唾手可得的状元之位拱手让人,甚至连太子太傅与圣上身旁的李公公携高官厚禄,同时上门去规劝他,也是徒劳无功;后来,在宋旌大婚之日的前一夜,柳悬竟然选择不辞而别,与轻红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字未留,从此了无音讯;直至,宋旌被圣上派往西南平乱,两人于雀山重逢,宋旌才知道柳悬成了西南起义军的军师……故而,宋旌关于柳悬离京以后的处境也知之甚少,并不清楚柳悬的字是从何而来,只知道他被柳悬救下后,周屹便一直唤柳悬为“长青”。

“今夜,你心中可已有去处?”柳悬调整好心情,向宋旌投去审视的目光。

宋旌收回游离在外的神思,恍若从遥远的梦中猛然惊醒,他将视线平移至英才院的南方:“不是说,耳闻不如一见?既不可轻信人言,那何不故地重游,亲自一探究竟?”

宋旌的想法难得与柳悬不谋而合,两人相视一眼,随即展露笑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