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其他类型>替嫁后小苦瓜抱团取暖> 15. 相国寺(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 相国寺(二)(1 / 3)

没了夏懿在侧,邢樾与魏如霜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或是考虑到她身子尚未大好,步子也慢了许多。

禁军只封锁了相国寺最后一进院子,前面两进院子来往的人不少,魏如霜一进来直奔八宝琉璃殿,其余的一样没看。

邢樾只在回京时来过一趟,应白若亭要求,在放生池里投了两条待产籽的母鱼,说是如此这般能消去部分他身上的杀戮之气。

邢樾从不信神佛,若是老天有眼,怎会降下天灾人祸,让无数无辜百姓遭此劫难,可若说老天无眼,到底是将若若送回他身边。

望着魏如霜的背影,银红的斗篷是冬日里难得的一抹亮色,邢樾眼底聚起缱绻难舍的依恋,他甚至产生了十分荒唐可笑的念头,若是张轩寻不到消息,自己当她是若若又何妨,六七岁的女孩被卷入逃荒的流民之中,真的能活下来吗?自己苦苦追寻十余年的人,或许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将军,我们也写支签子吧?”魏如霜手上拿的是大相国寺这两年才兴起的物件。

今上为表孝心,亲手在寺里种下一棵银杏树,十来年过去,小树也抽条拔高,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是幸免于前些年的大火。

一来二去,百姓觉得此树定有龙气护佑。

最初的时候只是姑娘学子们往树上丢几条帕子,求如意郎君好姻缘,求一朝高中光耀门楣,后来啊,求子的、超度的、祝寿的,统统写到帕子上再丢上去。

十余岁的银杏树比成年男子胳膊粗不了多少,眼看小树快要撑不住,住持出面将帕子全部取下,修了一圈木栏杆将银杏树团团围住,游人的寄语只能写在细细窄窄的一条红绸上,由小沙弥亲手系到四周的栏杆上。

“可。”邢樾道。

怎么又惜字如金了?魏如霜觉得邢樾阴晴不定的脾气倒像是女子的月信,来之前风和日丽,来之后天打雷劈,走了以后依旧风和日丽。

祈愿签都是各人写各人的,魏如霜道:“我也给将军取一条?”

“不用,”邢樾拒绝,目光清冷如朝露,“我没什么要写的。”

魏如霜并未多言,转身提起桌上的毛笔,“唯愿,岁岁年年,人团圆,身康健、家宅安。魏氏红樱之……”笔尖稍作停顿,而后流畅写下“女,阿若”。

写完后魏如霜欣赏了一番,自己的字堪堪能跟清秀沾边,谈不上什么风骨,魏如霜将红绸交给小沙弥,双手合十,道:“多谢小师父了。”

回到邢樾身边,魏如霜见他神色依旧凝重,便自觉闭上了嘴,默默跟着他的脚步,走到了放生池。

放生池其实就是处鱼塘,左右两个池子中间一座拱桥,供人行走,桥下面是连通的,拱桥除了皇帝亲至,其余时候都被拦上了;左右两个池子中间分别有一个雕塑,一为仙鹤龙龟,寓意长寿万年,一为盘龙,寓意吉祥安康。

再冷的时节,放生池都不上冻,汴京百姓称其为佛气保佑、滋养万民福祉,就是苦了连夜敲碎冰、将冻死的鱼换成活鱼的小沙弥。

各地游人热衷的事情都差不多,汴京城也不例外,两处雕塑身上落满了铜钱、碎银子,跟魏如霜老家寺庙不同的是,汴京百姓有钱,里面还有好几块金灿灿的金锞子。

魏如霜还在感叹汴京百姓一掷千金的气魄,前方传来了一阵喧哗声,原来是一个小乞丐趁人不备,偷偷捞了一把池子底的铜钱。

小乞丐自以为没人注意到他,却因脚下的水渍,被热心的百姓当场抓获。

汴京也有乞丐啊,魏如霜想,在老家的时候,一个个走南闯北的能人恨不得将汴京描述成金砖铺地、白玉做瓦,士农工商无一不是顶顶的富贵。

真正来了汴京之后,魏如霜还没能接触到普通百姓,就被扣在魏府里,魏府从上到下不拿正眼瞧人,她连带着对汴京百姓的好感也低了不少。

这下好了,汴京也有乞丐,魏如霜身上那点小地方来的不自在也荡然无存,她们家在村子里可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富户,在汴京也不差别人多少。

小乞丐手里的铜钱被年纪相仿的小沙弥拿了回去,众人七嘴八舌讨论到底该如何处置小乞丐的时候,一时不察让他跑了。

魏如霜刚想感叹几句,却发觉身边安静了好一会儿,扭头看过去,邢樾绷着的脸更冷了。

糟糕,怎么把这人给忘了!

民间流传邢樾无父无母,是被狼养大的野孩子,这不就是乞丐吗?一个是城里的乞丐,一个是山里的野孩子,算起来还是邢樾小时候更惨一点。

接下来的游览,魏如霜是一点心情也没了,虽说成婚至今还没见识过传说中杀神的厉害,但如果有机会……

不,别有机会,她一辈子都不想见识。

匆匆逛完了剩下的地方,登上魏府的马车后,魏如霜才稍松了口气。

伴君如伴虎,这位不是君,但是虎,这份营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魏如霜已经担心上自己压箱底的一百两银票了。

“爷,”阿昌的声音从车外传来,“方才偷钱的小乞丐躲在我们马车后面,已经被阿平扣下了。”

魏如霜心口一抽,孩子啊孩子,你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吧,地狱无门你偏闯,那么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