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了她的设备:&34;我准备了几台备用的对讲机,都经过加密处理。还有这个便携式解码器,方便随时破译新发现的符号。&34;
深夜,三人轮流守夜。张明躺在睡袋里,听着外面偶尔传来的虫鸣。青铜册就放在他枕边,那种淡淡的蓝光一直没有消失。
黎明时分,老王轻轻推醒了他们:&34;该走了。&34;
收拾装备时,老王特意检查了每个人的背包。
&34;水一定要多带。&34;他叮嘱道,&34;那边的环境很恶劣,很难找到干净的水源。&34;
张明把压缩饼干和肉干分装在不同的袋子里:&34;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至少不会一下子损失所有食物。&34;
&34;聪明。&34;老王赞许地点头,&34;看来这几天没白教你。&34;
李雨薇突然叫住他们:&34;等等,青铜册又有变化了。&34;
三人凑过去查看。册子上的符号不再发光,但排列方式完全改变了。原本散乱的符号现在清晰地分成了几组。
&34;这个像是某种指南针。&34;李雨薇指着中间的一组符号说,&34;你们看这个箭头的走向。&34;
老王拿出罗盘对照:&34;确实,方向完全一致。这说明我们的目标就在那个方位。&34;
&34;不过奇怪的是&34;李雨薇皱眉,&34;为什么有些符号会重复出现?而且每次出现的位置都不一样。&34;
&34;可能和地形有关。&34;老王说,&34;古人记录地形时经常用重复的符号表示连续的地貌特征。&34;
他看了看表:&34;先记下来,路上再研究。现在得抓紧时间出发了。&34;
三人轻装上阵,借着晨雾的掩护离开了工厂。老王带头,专挑小路和偏僻的街道走。
&34;不要走大路。&34;他低声说,&34;那些人肯定在路口设了岗。&34;
果然,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他们远远看见几个可疑的人在观察过往的车辆。
绕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终于到了城郊。老王找到一个熟识的司机,直接包了车。
&34;去山里。&34;他说,&34;不过得换条路线。&34;
司机是个老实人,闷头开车,也不多问。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前,渐渐远离了城市。
&34;他们会追上来吗?&34;张明问。
&34;肯定会。&34;老王说,&34;不过我们占了个先机。他们需要时间确认我们的方向,等反应过来至少要晚两个小时。&34;
李雨薇一直在研究青铜册:&34;老王,你看这个符号。它好像在不停地变化位置。&34;
老王凑过去看:&34;有意思。这个符号在古代是用来标记水源的。它的位置在变,说明我们在接近某个重要的地下水系。&34;
车子颠簸了大半天,终于在一个小山村停下。这里已经很偏僻了,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
&34;就在这里下车。&34;老王说,&34;前面的路只能步行。&34;
他给了司机一笔钱:&34;回去的时候从另一条路走。要是有人问起,就说送我们去了相反的方向。&34;
天气很热,但山里的风带着凉意。三人沿着羊肠小道向上,地势越来越陡。
&34;这条路我前几天专门来踩过点。&34;老王说,&34;虽然难走,但不容易被人发现。&34;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他们在一处平台上休息。李雨薇拿出指北针:&34;按青铜册的指示,目标应该在西北方向。&34;
老王看了看地形:&34;那边有一片原始森林,地形复杂,很适合藏机关。不过&34;他指着远处,&34;你们看那片山体,有什么异常吗?&34;
张明仔细观察:&34;好像有人为开凿的痕迹?&34;
&34;没错。&34;老王说,&34;那些痕迹很老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说明古人确实在这里活动过。&34;
他从包里拿出探测仪:&34;我们绕过去看看。不过要小心,这种地方经常有塌方。&34;
穿过一片灌木林,地形突然变得复杂起来。到处都是嶙峋的怪石,有些造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