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其他类型>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 第264章 艺术细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艺术细菌(4 / 4)

么选择服装行业,主要还是受当时二道贩子的影响,南方尤其是香江批发过来的衣服很时髦,喇叭裤花衬衫蛤蟆镜,当时帅的一塌糊涂,我还穿过的...”

......

‘你对于现在年轻人辞职下海,还有下岗工人再就业有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这更多的是一种大势,我们当初第一批个体户是主动踏出去尝试的,结果显而易见,有赚到钱的,也有破产赔钱的,改开是大势,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影响有好有坏,同样有机遇也有挑战,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那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记者和读者一直关心的一个问题,请问截止到目前为止,你的具体身家方不方便透露一下”

“这个(首富微笑)...的确不太方便说,主要是我也没细数过,数不过来”

‘(追问)那你对自己京城首富这个称呼有什么看法’

‘实在当不得,这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鞭策,让我能更努力的工作...比我有钱的人多了去了,改开浩浩荡荡,很多人都碰到了自己的机遇赚到了钱...’

钱度看着是挺有意思的,诙谐幽默,也有值得深思的话题。

林一达讲的有从钱度这里听过去的,还有结合自己这些年亲身经历过的感触,让报纸有趣的同时,兼顾了质量。

老百姓喜欢吃瓜看八卦,更喜欢看这些有干货的内容。

初六初七,天安门刚刚干利索的主街道,空中又飘起了雪花。

今年过年的高中同学,钱度见到的屈指可数。

除了马子怡和郭磊外,其次便是让他没想到的李垚。

这家伙高中毕业,虽然没有再继续深造,在学校也是混日子,可好歹还有个高中文凭。

当初常四奎解散手底下的倒爷团队的时候,李垚不可避免的失业了。

见郭磊和高金宝去南方搞玩具厂赚了钱,刚开始谁也没说,也壮着胆子去南边闯了闯。

结果还是惯性思维,搞起了南北倒腾的倒爷买卖,钱度再见的时候,还是在城西的一家面包房。

店面二十来平,一圈玻璃柜台,里面摆放的蛋糕种类挺丰富。

李垚打扮的跟厨子似的,头上戴着帽子,脸上戴着口罩。

反正钱度第一眼是没认出人来,还是李垚喊了一嗓子。

趁着店里人少的功夫,俩人走出店外,掏出烟点上。

嗒~

“你这什么时候会的手艺?店里就你一个人?”

“我手艺差点意思,跟我媳妇儿学的,她去送蛋糕去了。”

钱度听着一愣:“你结婚了?咱虽然以前上学的时候有点梁子,可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我结婚可是喊你来着。”

李垚乍一看没什么变化,如果不是外面这身工作服,还是一副混混气质。

不过眼神,和说话的语气倒像是变了一个人。

“我们俩没办酒席,就去民政局领了个证,办酒席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去酒店,都得花很大一笔钱,所以干脆一合计,把省下来的钱开了这家面包房。”

烘焙师主要是他媳妇儿,开店后一个人忙不过来,李垚拜妻为师也学了三板斧。

俩人叼着烟,李垚笑道:“我们俩是在江苏无锡碰见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会儿我刚花光积蓄打算倒腾一批新款服装,结果被人骗了,身上就剩张火车票的钱,可我生意没做成还没

了钱,哪有脸回来...”

后面就是李垚流落街头找活儿干,好巧不巧遇见了同是京城人的潘白卉。

身处外地,老乡见老乡,一嘴的京城口音怎么聊都有话说。

就像是月老特意牵红线似的,反正年底很快的速度就一起回京,舌战两家家长,又东借西借的租了一家门面。

要说结了婚的男人有什么变化,李垚也说不上来。

可他就觉着自己心里多了些以前没有的东西,在京城经常厮混的那些人现在也不联系了。

面包房京城不多,需求又越来越大,夫妻齐上阵,生意很不错。

“我还想着,等以后赚着钱了再补办一场婚礼,到时候把你和景乐班长他们都请过来,真不是有意瞒着你们的。”

钱度摆了摆手:“都是老同学,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这面包房就不错,你们这个蛋糕还负责配送?”

“离店近的,可以提前预定好,什么日子什么时间,准时骑车送过去,如果远些另加一块钱的配送费,平常都是我在送,今天离得近她就去了。”

俩人唠嗑的功夫,店里又有客人上门,烟头扔掉,李垚麻溜进去招呼。

等了差不多十来分钟,才看见一个穿着同样烘焙师工作服的女人走进来。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