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其他类型>大家婢> 第49章 使臣西汴辞官去 麦草绿染大江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使臣西汴辞官去 麦草绿染大江西(1 / 2)

使臣回到西汴复命后,向皇帝递上了辞呈。

他的内心备受煎熬。

家族三代皆为朝中显贵,自小,他便立下宏愿,要发奋苦读圣贤之书,成为能尽心竭力辅佐西汴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朝廷鞠躬尽瘁,为百姓谋福祉。

两年前,他拒绝了世袭荫封的优渥待遇,选择与众多文人士子一同踏入那竞争激烈的科考。

凭借着过人的才学,他力压群雄,以西汴科举榜首的傲然成绩踏入仕途,一时间风光无限。

意气风发士,鲜衣少年郎。

众多世家大族纷纷登门拜访,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皆欲与他结下姻亲之好,以壮家族声势。

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邂逅了那个令他一眼万年、倾心不已的女子——西汴的嫡长公主,当今小皇帝的同胞亲姐。

她能看透他藏于心底的孤傲,理解他的抱负与坚持;

而他,也深深爱上了她的善良纯善,她的一颦一笑,都似春风化雨,润泽着他的心田。

那段时光,他觉得自己是这世间最幸福的人。

他满心期许,要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尽全力施展于治世安民之上,为这江山社稷添砖加瓦。

他暗自憧憬,待来年春日,繁花似锦之时,便风风光光地将他心爱的姑娘迎娶进门,与她携手走过往后的岁岁年年。

“哥哥赏个泥饼吧!”一个女孩的祈求声将他思绪拉回。

“很快,你就不用挨饿了。”他蹲下身,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了她。

月前,西汴朝廷正值用人的紧要关头,局势艰难,竟无一位合适的文臣甘愿挺身而出前去澧朝,有人怕死,有人怕折弯了腰碎了风骨。

长久以来的饥饿,也如蚀骨之毒,一点点瓦解了兵将们的斗志。

曾经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如今连前往澧朝西州,以强攻之势掠夺物资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那日朝堂,他望着这江河日下的景象,心中满是悲戚与愤懑。呵,所谓的文臣武将,所谓的西汴皇庭,竟已衰败至此。

最终,他决然地穿上了那套象征着使命的使者官服,即便明知前方是敌国的羞辱与刁难,也毫不退缩。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他讥笑着,步履浮动着,回想着。

出使前夕,小皇帝的旨意传来。言辞恳切又带着几分急切,命他务必设法换来两年的粮资,以解国内燃眉之急;还要求他全力打破两国之间商贸的封锁壁垒。

甚至让他,不论澧朝提出何种条件,只要是在十二座城池的范围之内,他皆可应允。

这一次外交之行,他拼尽了全力。

他多么想用自己毕生所学,在谈判桌上舌战群儒,力挽狂澜。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的高墙,横亘在他面前——他手中没有任何足以支撑谈判的资本,他只能低声下气地祈求大澧的怜悯。

只是,

只是他不曾想过,这次的出使,竟然使他拱手将公主送给他人。

愧疚与痛苦翻涌着,既无颜面对他的公主,更无法直视曾经那个心怀壮志、高傲自负的自己。

推开了府门,他望着皇帝送来的玉器、佩剑、古籍等赏赐,还有那随行的美女,他满心皆是苦涩。

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赏赐的美女和府中的小厮退下。随后,他伸手在那堆赏赐之物中翻找。

最终摸起一把匕首,没有丝毫迟疑,抹向了自己的脖颈。

飞向太阳的几点红,落在了西汴的田地上,长出了一片麦苗。

————

澧朝的粮食以及农耕所用的麦苗,已经随着使者,越过浩浩大江,来到了西汴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

小皇帝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下令,让百姓们即刻耕种,切莫错过了春雨滋润的大好时机。

救济粮也踏着尸骨进了官府的粮仓。百姓们望着,端着碗踮起脚盼着。

有人欢呼雀跃,为终于能摆脱饥饿的威胁而庆幸;

有人满心愤懑,忍不住咒骂着这命运的波折与无奈。

也有的人,在长久的饥饿与意志被消磨之后,这一顿顿饱餐,竟像是一种无形的腐蚀剂,让他们心中滋生出了彻底的奴性。

于是,竟有人不顾尊严地拍手叫好,甚至向着大澧的方向,高呼祝愿大澧皇帝万万岁。

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满是悲凉与荒诞,像是给使者奏响的奠歌。

一名书生背离着人群,走向了官府的外墙角。

他用石子,刻下了一篇视死如归的篇章。

【夫民族之气节,国之根本也。

若无骨气,似大厦无基,虽有华表,亦难久立。

当此之时,谄媚之风盛行,屈膝之态常见,众人皆失其刚正之气,唯知趋炎附势、苟且偷生。

如此纵国之疆域尚存,

然民无奋进之心,士无慷慨之志,军无勇毅之概。

朝堂之上,尽是阿谀奉承之徒;

市井之间,多为蝇营狗苟之辈。

譬如折翼之鸟,困于樊笼,虽欲高飞,却无力振翅。

国之未来,不过黄粱一梦,终成泡影耳。】

西汴皇宫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