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其他类型>学霸的算力系统> 第256章 科技税的逻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科技税的逻辑(2 / 3)

国找遍世界也找不到可以抗衡的办法。

于是鹰国就只剩一个办法了——卡死01这个前端过程。

那如何卡死呢,如果是黄金年代的鹰国,musk们遍地走的那个山巅之城的鹰国,它们的策略一定是高举高打——站在人类道德制高点上,用阳谋压死竞争对手。

具体来说,就是开放。通过开放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来碾压竞争对手。

举个例子。

你想要研发芯片?好嘛,你一块刚刚面世的芯片卖100的话,我卖99。

无论你怎么定价,我永远比你低一块。

新面世的芯片缺乏生态链,并且稳定性和适配性也远不如世面上的成熟产品,在这种明晃晃的价格战之下,任何后来者都会被耗死。

之后再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如果竞争对手想追赶,就得跟进投入。但是先行者可以通过成熟产品的变现来获得研发经费,可后来者呢?就只能通过行政性的拨款。

有点常识的人们都知道,靠拨款的项目是无法长久持续下去的,如果不能从市场上通过创造价值来获得收益,那商业模式就无法走通。那落败就是早晚的事情。

这原本是一套无解的阳谋。

就拿芯片来说,这是一个吃研发投入的领域,实际到了生产环节却是高度自动化的。说的夸张一点,就是前期研发完成后,后续只需要等着开动机器卖沙子挣钱就行了。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

其它行业更是如此,windows操作系统的拷贝载体甚至可以是一张几块钱的光盘,把一张几块钱的光盘卖出几百上千的价格,这让卖白粉的听了都会流泪。

可是资本增值的欲望不会停止,渐渐的,这种可怕的利润率也无法满足它们了。莫名其妙的成本越来越高,没人知道那些利润跑去哪了,反正就是不见了。

于是芯片和软件类产品的售价就跟着水涨船高,反正能卖这些东西的企业在世界范围内都被鹰国老钱们控制了。甚至可以说整条信息技术产业链都在它们的手上。

它们也就迷醉在定价权中无法自拔。于是它们的逻辑也就变成了:靠着铸币权收明面上的税,靠着科技定价权收看不见的税。然后再把收上来的税投入部分到军备中来维持威势。

如果资本增值的欲望能被克制,那这一套玩法也未尝不算完美,可是这一套最终玩崩了。

如何挑战这一套玩法的权威呢?下策是比拼军备实力硬碰硬,只要打破了这一套玩法中的军备威势,就可以打碎这一条链条。

对于毛熊那种脑子简单的生物来说,它只能理解这种玩法。

中策是加入这一套玩法,然后苟着发育鸠占鹊巢。那套玩法里的很多小弟们也确实心怀这种想法。那上策呢。

上策是用更加光明的阳谋打败对手的阳谋。

铸币权是很难挑战的,但好在铸币权只是果而非因。甚至军备威势也是果不是因。那就只需要对着因下狠手就行了。

“因”在哪呢,在科技税。

科技税是阳谋中的阳谋。

当一样科技只有你家有别家没有的时候,这种税收会让被收税的人交钱交的心甘情愿。君不见那如毛坯房一般科技并不领先的特小拉,尚且能如此堂而皇之地贩卖情绪价值。

假如特小拉在科技上还是一骑绝尘,在电动车领域如果没有哪家车企能在技术上望其项背,那特小拉敢卖多少,各位看官可以自行脑补了。

并且在那种情况下购买特小拉的人不会觉得自己被收割了,因为人家没有摁着你的头逼你买呀。

交税交出优越感,这就是最极致的阳谋。

如果你站出来喷这种流氓的收税逻辑,很快就会被正义世界的口水所淹没。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那我们该如何反抗呢。

卷技术呗。

打破技术收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更廉价的法子做出比对方更好的科技产品。然后你什么都不需要多说,市场会展现出它的威力,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生来就膝盖软。

届时总会有人站出来质疑:凭啥那啥啥啥卖那么贵,我特么把它拆了个底朝天也没弄明白凭啥它卖那么贵。

当大家把科技产品彻底拆开之后,最终会发现,原来这特么就是科技税。

特小拉几年以来的价格走势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豪车到中产负担的起的国民车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当这种玩法扩展到其它的科技产品上,鹰国就会发现它正在渐渐丢失阵地。

民用消费品领域的这种现象还属缓慢,因为民用消费品可以被掺杂情绪价值进去,有些消费者的脑子就注定了他活该要交科技税。

可是工业品领域就不同了,工业品领域做造价的都是一群专业人才。

你敢因为某个牌子就顶着高价执意用它?偶尔是可能会有的,但绝对不会是普遍现象。因为工业品领域从老板到员工,大家几乎都是么的感情的社会银,大家都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如果国产替代品的性价比远超进口货,那我们凭什么要用进口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