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了。紧接着他的侍从也追了过来,叫他小郡王。小郡王摘到了风筝,很高兴。临走的时候,他觉得我踩起来很趁脚,上马爬树都该很好用。
所以我就被抓了起来,怎么反抗哀求都没用。我被净了身,送去了他殿里当差。听说我母亲知道后,急火攻心,从榻上摔下来,跌死了。”
安兰听得心惊肉跳,好几瞬才缓过神来,颤声道,“庭芝,我,我可以出宫了,等我出去了,我一定想办法把你也救……”
“不必了,我永远不出去了,我就在这宫里。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内文学馆了。”肖庭芝空洞地笑起来,毫无波澜道,“如此也好。”
“再见了,姐姐。”
马车渐渐远去,木板间视野有限,安兰拼命望着,肖庭芝却淡然静立。
他分明稳稳地站在那里,但身上已无半分鲜活之气。只有冰凉的死气。
重重阖上的宫门挡住了肖庭芝垂首恭立的身影,也关上了安兰对他最后的记忆。
安兰突然感到浑身一阵彻骨的寒意,冷得她打起战来。她在一刹那明白。
生如蜉蝣,不过如此。
马车辘辘,在平整的宫道上不疾不徐地前行。
自掖庭宫,至将作监,再一路向南,走过大社和鸿胪寺之间的宫道,直出含光门。
出了含光门,也就算彻底出了皇城。
昏昏欲睡的安兰立时来了精神,偏坐起来,掀起窗帘,往外头窥视。她自重生于古长安城中,还从没有见过繁华的人间烟火气,没有见识过长安盛景。
然而马车却并不入民坊,只一路横过含光门、朱雀门、安山门,安兰甚至都能听到远处街巷中的人声喧闹,但马车还是带着她陡然转弯,北上延熹门,最终在凤凰门边急停。
这凤凰门依然是外皇城门,安兰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绕着皇城走了一圈,从西走到东,绕了个大远。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停在紧贴着宫城的一坊,这便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光宅坊了。
“还不下来!快走!”
压车的兵士急着推搡。
安兰不敢再四处看,低着头,叉着手,用余光瞥见几双绣鞋走到自己前头来。
“这是最后一个了?”
“是。”兵士捏着竹简,仔细辨认道,“掖庭安氏。”
说完便瞥向安兰。安兰连忙点头。
“那就齐了。”一双大脚板的绣鞋走到她面前来,不轻不重地往后肩一推,示意安兰往里走。
安兰眼神往上一瞥,放见着眼前一座极阔气的门面,朱柱高檐,匾上端地是“内教坊”三个大字。
门口还瑟缩着五六个瘦弱女子,看服色皆是低等宫人。看来便是一同罚到掖庭来的了。
“我是教坊里的嬷嬷,平日里管你们食宿起居的,你们叫李嬷嬷便是。”那大脚板的女子粗声粗气地说。这嗓子粗噶得厉害,寻常是听不到的,似乎比姑母还要严重三分。
安兰忍不住在后头略瞟了一眼,见那嬷嬷寻常服色,一头黑发,瞧着倒只是而立之年,嗓音浑浊,语气却并无恶意,只是冷漠。
几人都垂着头跟她往里走,里头倒也是精致气派,画梁修竹,只是越走越偏僻,最后终于到了一处萧条院落。
“你们方来,今日权且歇下,明日由前头人挑拣。”嬷嬷引着她们进屋。
“我在这教坊过了半辈子,见过哭着闹着要逃的,也见过为了名节上吊的。宁死不愿落风尘,那是蠢人。教坊里都是贱人不假,但贱人也可以好好活着。”嬷嬷四下望了一圈,落下句话,便转头走了。
几个小姑娘年纪都不大,面面相觑,又局促地四下看看,见屋里陈设简陋,连桌椅都不齐,只在墙下摆着并排的七张榻,门边地上堆着一摞青灰色的被褥。
几人上前取用,果然正好是七份。于是各自沉默地铺好,怯怯无言。
过了半晌,终于有个形容最小的忍不住,绞着手嗫嚅问道,“姐姐,什么是前头人呀。”
她似乎有个相熟的姊妹,但那姊妹如今也六神无主,“应是教坊里的官吧。”
“……姐姐,我害怕。”
终于有人低低地抽泣起来。看她们红肿的眼睛该是哭过很久了,如今悲伤之情又被人勾起来,也跟着流起泪来。
一片凄凄惨惨中,安兰径自走到桌前,抓起一只凉透的胡饼咬在嘴里,又给自己倒了碗水。
十二只眼睛齐齐望着她。
“……你们也吃呀。”安兰难得不好意思起来。
“姐姐,怎么办呀……从前在宫里,总想着虽不能荐贵人枕席,但日后也能有机会放出宫去,寻个良人,故而日子虽苦,总算是个盼头。如今却入了这教坊,此生哪里还能寻得良人……”
“都怪我没用,不敢自戕,否则为了清白,在宫里便该一索子吊死的……”
“……呜呜呜,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