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远参见殿下。”马上下来一个金盔戎甲的少年,棱角分明,眉目间英气尽显。
那就是闻家小少爷,昭远将军。
国主介绍:“夭夭啊,这就是你迢远哥哥。”
祝欢:“嗯……哥哥好?”
闻迢远:“嗯。”
国主拍拍他的肩,道:“你辛苦了,给你整个接风宴哈!”
明安习俗,但凡是久出久归的大人物,都要办个宴,先前祝欢回宫亦是如此。
恰好他几日前又有了一个媳妇儿,众人都想借此次机会去一睹闻少夫人的容颜。
……
有了上次喝醉差点“出事”的经历,沈烦便紧盯她拿酒盏的动作。
她只得讪讪放下酒杯,听人讲话。无非是阿谀奉承,卑躬献礼,一时不免有些枯燥无味。
“闻将军,你家夫人到哪去了?”忽有人画风一转,问道。
在座各位只吃着酒,却竖起了耳朵。
闻迢远:“内人身体不适,于卧房中养病。”
众宾客大失所望,那个客人并不放弃,继续问道,“在下听说此桩婚事,乃老夫人安排,将军您并不知晓。少夫人真的救过你的命吗?”
“王大人喝醉了,来人,将王大人带下去,送进客房,好生休息。”闻迢远不置可否,冷冷道。
国主见祝欢兴致缺缺,难免担心,“夭儿,你不舒服吗?”
祝欢撑头快要睡着,听他一喊,浑身一个激灵,睡意皆散:“不,没有,怎么会。”
国主当然不信,正巧闻老夫人托人传话,想见一见郡主,他便让祝欢陪陪老夫人。
“好孩子,来让姨娘看看你。”闻老夫人自闻将军,即她丈夫战死后便一病不起,久卧病榻,眼角累生皱纹,却是一个非常和蔼的女人。
她其实并不老,才四十来岁,与芳华早逝的长公主是闺中密友,一人从文,一人善武,被世人共称为“明安双华”。
……
闻老夫人絮絮讲了很多,记忆里发生了大多事,她都有些模糊。身旁的大丫头便出声改正她的话。
“长公主喜欢红色,夫人。”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闻夫人记错长公主和她的喜好。
闻老夫人叹气:“是吗?我已经老了。”
“夫人,您还很年轻呢。”祝欢温声道。
“你这小丫头,跟你娘一样爱说俏皮话。”闻夫人目光慈爱,更是感伤,“若是还在就好了。”
“你倒很像她,一个模子中刻出来似的,我还真以为你就是她呢。”
是的,从他们的描述来看,祝欢和长公主不论从哪方面都十顶十的像。相貌,穿着,喜好,很难不让人从祝欢身上记起当年那个万众瞩目,光芒万丈的长公主殿下。
但是——“即便再像,我也绝不会是她,也不会成为她。”
“我只是祝欢。”
她的目光沉着且坚定,有那么一瞬间,闻夫人将他看成了离家之前的长公主。
那日,是一个早春,她身着红装戎甲,侧身上马,她拦在他的身前,问她能不能不走。
她的目光依然沉着且坚定,对她说:“黎明天下 芸芸众生,若没有神明怜悯,那就让我来代替他,守护人间。”
代替端坐高台,呼风唤雨的神,守护着一方人间,以及人间的尘世纷杂。
闻夫人忙离了视线,心中痛楚难免,大丫头扶她躺下,对祝欢恭敬道:“郡主,老夫人该歇息了。”
祝欢不多做停留,起身出去,沈烦早在门外头守着。
“你一直都在外面?”
“没有等多久。”
这句话颇耐人寻味了。沈烦没正面回答祝欢“一直在外面”的问题,反而避重就轻地回答“未等多久”。那他是一直在外面还是刚刚才来呢?除了沈烦自己大概没人知道。
祝欢心里烦闷,又不好与沈烦说,只道:“你别跟来了,师父想独自走走。”
“师尊,我会等你回来,就在这里。”沈烦说。
祝欢心上像被敲击了一下,有种奇异的感觉渐渐涌入心房,闷闷的。
……
闻府的月光比皇宫中的冷,也更明亮些。
“咚咚,咚咚。”规律而富有音律的捣衣声自溪边传来,祝欢走近,借着月光看清了那位捣衣女子的相貌。
高山圣荷,松寒明月,清冷高贵,不染世俗尘埃。
可巧的是,她们在前日盛京长街上见过一面。
只匆匆一眼,就记住了对方。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定是有什么让她们再次相遇。
“闻承音。”白衣少女自知有缘,便先开了口。声音跟相貌一样,冷寒,却并不冷漠。
“祝欢。”她道,也蹲下来,问道,“你也姓闻,你是闻家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