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东离主帅大帐内灯火不休。
先锋营大将黎华满面尘霜跪在正中,身上甲胄未除,言辞恳切道:“.....主帅乃一军之本,帅不稳,军心不定。纵使战事焦灼也不应以主帅作饵,求统帅三思!”
黎汀坐在主位上摆弄帅字小旗,抬眼看过场内众人脸色后又落回手中,面色平静瞧不出喜怒。
各营将领分立于两侧,无人出声,只小心交换眼色。
三日前统帅便提过此事,当时劝得最凶的几位大将每人领了二十军棍,至今还未好全。今日旧事重提,谁也不敢上前来劝。
更何况黎汀用兵如神,既决心如此,定有她的道理。
“再者,西明乃游牧之族,凛冬已至,粮草供应本就艰难,崇南来的补给已在路上,咱们还可从长计议......”
黎华前几日都在巡查沙县军务,兄妹二人多日未见,许多事还没来得及商议,见他还要再劝,黎汀无奈下只得出言打断。
“崇南运来的补给船三日前沉在了绥洲,今夏大旱,朝廷筹不出第二支补给船队。”
在座众将脸色俱是一变,绥洲河道平缓,已有三十二年未有沉船。
黎汀原想等与兄长商议过后再公布这个消息,无奈形势比人强。哥哥哪都好,只是事及家人就容易失了判断,也让她十分头疼。
东离朝中本就大半朝臣主和,太子能压下一次反战的声音筹措粮草,却压不了第二次。
而周边四邻虎视眈眈,其中以西明为最。此战也是非打不可,必须要争取一个喘息的机会,否则内忧外患下,一旦山陵崩,东离等不到太子登基就会亡国。
这些事朝中的文臣看不清楚,对他们这些常年在外征战的武将却不用把话说的太明白。
黎华沉默不言。
黎汀看向粮草官。
“李元,军中粮草还能撑多久?”
被点到名的将领向外跨出一步拱手回禀:“回统帅,不足一月。”
话音一落,帐内嘈杂声顿起。
“黎华,你来。”
黎汀带着众人走到沙盘前将小旗插入此间城,重甲营随防,其余营房退至沙县外,佯装退兵脱节,再开放秋水河与鸣金山防线,引敌兵围剿此间城,待敌军越过鸣金山口,沙县外兵力便可截断其后路进行围剿,来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西明多骑兵,此地地形对他们不利,得有足够分量的饵才能引他们上钩,届时里应外合歼西明主力,如此可保北境三十年太平。”
众将看着黎汀用沙盘推演,此计风险虽大,但不难看出胜算颇大。此间城与沙县多密林,本就限制西明骑兵,重甲营只要能守住此间城三日,此战胜率能有八成。
这个诱惑太大了,谁都做不到不动容。他们有的人驻守北境几十年,与家人隔着万里河山只能在梦中相见。而北境本就苦寒,又连年征战,民众也需要休养生息。
只是仍有顾虑。有人把目光放到梁、衢二州上。
“南越国主上月纳西明郡主为妃,两国虽未结盟却有姻亲之实。若南越只是出兵骚扰梁、衢一带,当地的兵力勉强还能自保,万一越烨撕破盟约放出南越主力铁了心要分一杯羹,梁、衢必失。待此间城破,北境防线全面溃败,就只能割地和谈了。”
黎华伸手将帅旗打落,敌军穿城而过直取梁、衢两州后匿于山野,南越出兵两国联手反打,北境军群龙无首,胜率不足十之二三。
若守不住三日,东离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几个老将暗自点头,皇室内斗不止,禁军和西山大营互相牵制,朝廷调不出多余的兵力防范南越,此间城守备一般,防守艰难,守城几乎九死一生。
若是有个万一,国土沦陷的罪名谁也担不起,更何况黎汀不仅是一军统帅,还是钦定的太子妃,未来的一国之母。
此战若败,于史书上他们都是罪人。
兄妹二人各执一词,又都占理。
众人默默,帐内一时落针可闻。
资历最老的右将军冯石出言打破僵局:“西明此番来势汹汹与以往大不相同,只怕不会轻易善了。事到如今,打与不打恐怕由不得咱们来定,只能尽力抢占先机,所以打法还需要再斟酌斟酌。只是小汀啊,不论形势如何,小花说的都没错,统帅不在军心不稳,这城不该让你来守。”
“你们年轻人往后的路还长,有的是大战宏图的机会,这次就让让老头子。”
冯石将帅旗扶起移到后军,另拿起一枚小旗插入此间城:“末将以命起誓重甲营定能死守此间城三天,请统帅放心。”
话到此处,其余众将也纷纷自请守城,之前拦的最凶的黎华反而沉默下来,静心思索。
单论守城之才,黎汀并不是最优,此番一意孤行的原因出自哪里,是上京,还是西明,亦或者二者都有?
黎华面色一变,直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