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都市言情>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06章 准备征伐倭国(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6章 准备征伐倭国(中)(2 / 3)

在不得不尽快改善天下万民的生活状态时,而且还要防止那些海量“假钱”(重晶石)提前露馅。

否则,“朝廷造假钱”的传言一旦坐实,崇祯帝的大明朝廷就会信用崩塌,届时就不是天下动荡和民不聊生那么简单了。而解决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外界掠夺海量真金白银来替换掉自己师父“催没弟”用法术幻化成海量白银的“重晶石”(硫酸钡)。在当时,世界上有两大白银产地,一个是南美洲,一个是东亚。

此外,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所修炼的“鬼道”、“嫂嫂”们修炼的“妖术”都需要吞噬大量的尸体和魂魄来提升修为,以便快速进阶。因此,朱由检作为明朝皇帝,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不得不尽快发动对外战争,而入侵日本则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因为日本不仅生产白银能解决明朝财政危机,而且人口不少。

其实,自从秦朝建立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大一统的集权制国家。作为一个统一而辽阔的国家,其所带来的庞大市场规模,对发展商品经济有着极大的利好,关键就是看朝廷在市场经济调控中扮演什么角色?

自秦汉以来,尽管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到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期间,大量的金银、宝石和香料等稀有产品从“丝绸之路”流入中国,加速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贵金属”积累,直到宋朝时已经零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钱不够用”,故北宋不得不以朝廷财政为担保,向民间发行“纸币”(“交子”)进行大型商业贸易。而稍后的“金朝”和“南宋”也苦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供不应求,不得不继续发行“宝钞”或“宝券”来强制流通。

但是,后来的元朝统治者未意识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建立在朝廷对贵金属数量的掌控之上,便随意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国家财政崩溃,经济危机到来,百姓民不聊生,只好造反,推翻朝廷!

于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只能通过各种高压政策来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目的便是将整个天下的财政大权等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滥发纸币,坚决用粮食来做一般等价物。

所以,明朝官员的“俸禄”(“俸钱”和“禄米”)都是用粮食来计算并发放,因为“银子”不够用。当然了,朝廷也曾考虑过是否要用“铜钱”来支付开支,但考虑到“铜钱”的面值太小,购买力不强,于是只好作罢了。

到了后来,明朝不得不重新开放“海禁”来与外国做贸易,希望能得到足够多白银来流通到市面上,以便维持经济平稳运行,也方便自己收税,让财政继续运转,因为中国从古到今都很少出产金银等贵金属。

于是,继“郑和下西洋”后百余年才赶上“隆庆开关”,使明朝周边区域贸易、长途贸易,乃至对外贸易都变得十分的兴盛起来。尽管朝廷在此期间也收到了不少“税银”,但依旧杯水车薪,因为偷税漏税太严重!

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铜钱为本位”的国家。虽然“铜钱”是一种贱金属,只能满足民间零碎的交易活动,但对于大规模贸易来说却极为不便,故而使“铜本位”的货币体系反而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古代中国必须找到另一种合适的贵金属来做“本位货币”,而黄金虽好,但数量太少!

而中国之所以使用“铜钱”来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就是因为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贵金属十分缺乏的国家,尤其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储量稀少,往往只被用做贵族的财富象征,而不用于普通商品流通买卖。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两千年!直到明朝时期,因为大西洋彼岸的一场“殖民主义扩张”浪潮,将中国古代社会极大程度地卷入世界市场之中,才让中国社会的“货币体系”因此从“铜本位制”变成了“银本位制”。

在明朝立国之初,明朝就构建了一套“钱钞本位”的货币体系,即以“铜钱”和“宝钞”(纸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铸造了“洪武通宝”,俗称“洪武钱”,依旧沿用了历朝历代传承的圆形方孔钱。同时,明太祖还仿照元朝的“宝钞”,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作为大额结算与对外贸易,与铜钱并行。

所谓宝钞就是一种纸币,但明朝在发行“宝钞”时,并未制定相应的准备金制度,使得“宝钞”从一开始就不能作为真正的价值符号,而仅仅是官府以国家权力造出来的一个对民间进行经济剥削的货币工具而已。

因为盲目滥发,使明朝的“宝钞”一度沦为废纸,就像当年元朝发行的“宝钞”一样,即使堆积在道旁也没人去在意它。等到明中期,明朝的“钱钞本位制度”已接近崩溃的边缘,正迫切需要改善财政与金融系统!

而明朝官府为了挽救朝廷信誉,也开始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