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原是蒲元此人不乐于袒露名姓,反倒只愿为丞相及军中将士默默铸刀罢了。”姜维的语气松活起来:“依丞相的意思,是否需要题名?”
“好刀当多铸,好工当宣扬。”诸葛亮被他的情绪感染,也带了笑意:“你改日去后营看看,最好能说服此人。”
二人一起走下宫阙。
诸葛亮闲话道:“不过我观那篇文章,貌若和谐、一语贯通,却唯独于结尾之气,似与前段略有不同。”
姜维轻笑道:“丞相眼力,实乃深刻。前半篇出自属下之手,自结尾处……乃阿念写就。”
“怪不得。那丫头的文章由本相自小看到大的,气已完备,体却疏朗。虽仿着你的用笔,却始终与你的风貌略有殊同……”诸葛亮宽宽而笑:“说及妍儿,她近日可好着?”
“丞相万勿挂记,一切都好。”姜维宽慰道。
“那丫头现在何处啊?”
姜维答:“今日正在泰伯府上看望陈仓侯夫人。”
“哦……想起泰伯近日喜得麟儿,可已赐了名?”
“嗯。《周颂》云:’迄用有成,维周之祯’,便是单名一个‘祯’字。”
“如此。意为祥和,是好寄托。前月忙于公务,尚未道贺,你便同我往他府上去,顺道看一眼妍儿。只是……望那陈仓侯莫要怪责叨扰。”诸葛亮温然吩咐着,像极了一位思女心切的父亲。
姜维跟在他身侧,面上是与他如出一辙的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