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玄幻魔法>心灵梦境绘师> 中脉七轮的表象:(法理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脉七轮的表象:(法理部)(6 / 7)

带来的发呆,是一种大智若愚、呆若木鸡的那种状态,并不是说真的头脑失去控制了,而是不愿意跟凡夫去争论什么,辩论什么,所以有时候发呆,考虑的完全是先天的东西。

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属于修法实证的,不光我能证得,你们也能证得。通过我的讲解,你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考察、去验证,只要你们用心,放下凡夫婆婆妈妈的心,就能证得。。。。。。

健康也好,修行也好,还是想在六道中玩,玩的过程中要明白,每一个轮不要让自己的能量损失过多,再投生到人道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又有福报,不管男人和女人,都很漂亮。是因为修行了明白了很多道理,下辈子有钱又漂亮,又健康还有智慧。大家一定要明白密意密法,我说的密法和西藏的密法是两码事,因为密法是自性当中人人都有的,一旦掌握了方法,密法就会出来,等讲楞严经的时候再讲。

随便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以前懂《易经》,会批八字、看风水,在没有完全明白佛法之前,我就用《易经》的东西去点拨别人,但很多时候点拨的不到位。现在回头一想,确实是我帮不了他们根本,虽然算得很准,但只能帮他们表面的东西,这放个风水球呀,那布个局,写一道符啦,这些只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起不到根本上的作用。民间尤其道家和儒家的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天老爷注定你怎么样,一旦修行天老爷就束缚不了你了,因为你的心境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果不修行就是定数,就是在劫难逃。一旦修行修得通达无碍,就是中脉七轮已经没有障碍了,能量完全具足了,这个时候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老爷管不着你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所以算命准不准,无关紧要。佛家不讲算命,真正的道家也不讲算命。道家是通过算命的方法手段让你们去修行,最终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很多市面上的那些算命的人,只能帮你一时,但解救不了你一辈子,哪怕这个人有功能把灾难化了,化只能化一段,你一生中要经历多少灾?他也不知道,只能说算什么时候出现,这种灾谁也不敢保,所以算命的和民间有功能的术士只能帮你一时,帮不了你一辈子。

只有通过修行大法(不是民间的五雷轰顶或捉鬼巫术,而是真正的宇宙法则),和宇宙融合的时候,能改了你的性命,最后达成法身不坏,慧命不丢,这才是真正把命运改了。老子讲的无为也是一种大的智慧,还有六祖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一种大的智慧,就是自己改变自己,不要去执着世间的东西。还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一种大的境界,大的智慧。你如果把这句话看小了,只能说你的心量不够,你要把心量放高,这句话就有道理了。

大家通过这两天学习中脉法,明白了现在的医学是认可它的,但是医学不能解剖它,因为它是一种磁场,在身体里能表明出来,但医学解剖不了。我们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是取决于自己的。很多人说改名字就能发财就能转命,那是胡说八道。如果一个名字能把命运改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很多人的姓名非常好,为什么还死了。说那个人改名之后发财了,那只不过他命里就该发财,正好通过改名字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不改名,也一样发财,所以60%取决于自己。15%是由遗传作用,就是我们的左脉有遗传作用。还有7-8%取决于外部的气象条件,比如生的时辰、北斗、地理环境还有一点关系。还有一个15-16%的社会环境因素。还有一个医疗设施,如果生病没有良医,生命可能就丢了。古时候有个孕妇已经死了,没有气了,但灵魂没有走,华陀一针下去,这个孕妇活了起来,孩子也保住了。因为她的灵魂没有离体,只不过从身体的假象上断气了,心脏停止了跳动。

古时候高明的大夫都是修炼的高人,他的第三只眼能看到灵魂在不在体,如果不在体,他决不会帮的,决不会出手来救的。大家对什么东西都不要去执着,说我有病就不去看病,也不对。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修行,有病实在挺不过去,也要吃药,通过药把业障化掉。如果能转,最好自己转。以前我有一个朋友,他母亲是中医大夫,针灸非常厉害,她针灸了一辈子,最后要寿终正寝的时候,业障全来了,全附在她身上,身上出现了很多的点,相应的穴位就陷下去。正好她儿子是修行人,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是因果来了,业障找来了。为什么找?因为她当初针灸给人治病的时候,从名相上看是扎这个穴位,其实那穴位上就有债主,她把它一针扎跑了,咱们民间有个鬼门十三针,她一针下去,业障是跑了,但业障恨上她了,等她不行的时候,就会来报复她,所以她身上出现很多的针点,相应的穴位陷下去一个坑。他妈临死的时候非常痛苦,说当初我也不知道把你们扎住了,她是在昏迷状态下说的,浑身冰凉。后来很多人懂了,这个针灸不是随便扎的。一个真正高明的大夫,首先要把病人身上的附体劝走,然后再用针,病就会好,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业障。真正明白的神医,首先是把自己身体负面的东西去掉,所以要焚香……是很有道理的。古时候那些大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