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2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3 / 7)

也情有可原。

“靖远、来远因伤重离开战场,致远、经远重伤沉没,铁甲舰定远、镇远孤独地漂浮于黄海海面。”

据他所了解的,小日本和大清国一样,一开始对西方也是抵触的。

“相比起日本这座岛国,中华的资源显然要丰富得多,生存危机感自然也不会那么强。”

“此时,北洋海军的实力雄厚,号称亚洲第一,远超邻国日本,共有德国造、英国造舰船二十五艘。”

那就是大清国的纸老虎形象被戳破了,原来大清国已经弱得连昔日看不起的小日本也打不过了。

“如果此时和日本开战,北洋海军等于是丧失了战前最后一次更新装备的机会。”

“从而使日本在东亚地区第一个走出了传统王朝的模式,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可现在看看清朝是怎么做的,一系列的妥协行为及其憋屈,他想不生气都难。

1884年,法国人又来找大清国麻烦,日本趁机又在朝鲜找大清国麻烦。

“北洋海军有七艘,总吨位为二点七万吨。”

“八月一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时任直隶总督大臣的李鸿章代表中方声称,朝鲜虽为中国藩属,但内政外交悉听自为,中国概不干预。”

“德川幕府占据着统治地位,像清朝一样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洋与日本展开贸易。”

他甚至都能猜到李鸿章得知计谋成功的那一刻有多么开心,日本终于被英国运兵船击沉了,期待着英国赶紧出手揍日本一下。

“那就是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即便日本蕞尔小邦,也能节省经费,添置巨舰。”

这下好了,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就被颠倒黑白了。

“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开拓万里波涛,布皇威于四方,并为此着力发展海军。”

他清楚李鸿章是不想和日本打仗的,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计谋。

梁启超:虽说甲午战争惨败,但中国人醒了。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黑船事件发生后,日本专门挑了一帮子身形很魁梧的相扑大力士。

“1871年,新疆伊犁被俄国总督考夫曼占领,清政府不得不急调正在福州忙于筹建海防事务和福建船政事务的左宗棠赴西北征战。”

“朝鲜国王请求中国平息事态,清朝海陆两军进驻朝鲜。”

“其中两千吨以上的主力舰,日本海军只有五艘,总吨位不足一点五万吨。

如此一来,大清国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不用再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

“光绪亲政的时候,也恰逢晚清历史上难得的一段好时光。”

“排水量七千吨的定远,配有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三百零五毫米后膛炮,威力惊人。”

“奏折石沉大海,很少人注意过它曾透露出的危险信息。”

“在轮船出现之前,中华就像身处温室,不需要跟任何人接触,也能活得很好。”

曾国藩:甲午战争的战败,李鸿章要背一半的锅。

从1874年,小日本侵略了台湾。

而李鸿章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高升号一旦被日本击沉,那英国就会出面对付日本。

要是李鸿章没有那些小动作,甲午海战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早在1866年左宗棠任浙江总督时,就在马尾创建了福建船政局,也就是如今的马尾造船厂。”

“自此,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的中国,在陆上、海上遭到最惨重的失败。”

“1885年十月二十九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北洋海军舰队旗舰。”

“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给日本。”

而日本海军正是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完成了对大清国的赶超。

“一海相隔的中国,并非没有发展自己的海军。”

“而这笔资金竟然是以训练海军在颐和园开办昆明湖水师学堂为名,堂而皇之地从海军衙门挪用出来的原本应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

“对此,清朝应对无力,只能听任日本吞并琉球国的野心得逞。”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始终认为大清国是东亚的第一,是一个有着霸主地位的国家。

朱棣: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在与小日本的交锋中一再退让,真是窝囊,气死朕了。

文章说这不是打沉了一条英国的商船,这条英国商船之前被大清国士兵给绑架,说是中国士兵拿着刀架在船长脖子上,然后英国船长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些配合这个的证词。

“却发现他们用什么交换,中国人都不稀罕。”

“中国人通过战败的屈辱,终于明白优胜劣汰的公式在国际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