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上的意义。”
“对于同样属于藩属国的琉球,清朝并未进行保护。”
他深深的明白,之所以会翻盘,只是因为大清国实力弱小,被当成软柿子拿捏了。
日军攻占了旅顺,接着是在旅顺兽性大发,连续大屠杀四天,被杀的民众达到两万左右。
“自己两个月前上奏朝廷,申请购买快船快炮,尝试向户部军火禁令发起挑战,然而在清流派的一致反对声中再次被搁置。”
“就在日军接近大连港的时刻,慈禧的六十寿庆正在举行,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李鸿章接受了驻德国公使李凤苞的大力推荐,选定在德国船厂订造两艘巨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
他早已经知道清朝晚期懦弱不堪,可也没想到软弱到了如此地步。
“再来看看当时的清政府,虽然比起日本,中国地大物博,但其实国库也并不充盈。”
“1889年,光绪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共计耗资白银五百五十万两,相当于购买三艘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的经费。”
中日两国都是在1860年之后转身向西方学习的,可最后呈现的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1894年九月十七日中午十二时,北洋海军主力在为清朝登陆陆军护航过程中,在黄海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而大清国则是各个战区为战,两广总督不管,湖广总督也不管,只剩下他一个直隶总督来打日本。
“然而与此同时,在中国的近邻中,东亚第一个开始近代化的日本,正在日益成为新的心腹之患。”
“我不相信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相信单拿一只筷子不能吃饭一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也就是实力。”
之所以大清国会这样,是因为大清朝被打败之后学,就带有一种我学是要复仇的,我师夷之长技是要制夷的。
“望着眼前的大舰队,李鸿章心里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忧虑。”
“正忙于中法战争的李鸿章迅速妥协,于1885年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军事总动员,陆海一起打。
“而此时的大清朝,却对日本政府的步步为营一无所知,更不关心日本人如何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军。”
美国的铁甲船抵达日本后,日本当地有一人突破禁令,冒着下监狱的危险,上了美国船。
“这个夜晚,一封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递上的奏折出现在了光绪的案头。”
甲午战败之后,他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七月二十五日,遭到日舰突然袭击,英籍商船高升号被击沉,七百多名清军葬身大海。”
“因为光绪皇帝大婚亲政,慈禧太后理应从清政府中枢的政治舞台上隐退。”
虽然日本人的这一做法令他不耻,丢了国家的尊严。
“在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仅不退兵,反而向朝鲜半岛持续增兵。”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示驻朝大使大鸟圭介,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这整整五年时间,大清国的东亚海疆真的做到了海不扬波,风平浪静。
“甲午战败两年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动。”
但是从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定远号、镇远号回来之后,一直到1890年。
中日甲午海战,最终居然是朝廷的北洋海军一败涂地,这让他们的自尊心大受打击。
“日本内阁会议迅速通过决议,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派兵前往朝鲜,进驻汉城。”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李鸿章所看到的那样,租用英国的高升号运兵船被日本击沉了。
“它是中华的第一支近代海军,代表了洋务运动在军事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三十年自强成果的集中体现。”
“规定朝鲜日后如果发生重大事变,中日两国如需出兵,必须通知对方。”
“二月十一日当晚,北洋舰队副将丁汝昌自杀殉国。”
“日本迫于国际形势的不利,不得不交还辽东。”
翁同龢:悔不当初啊!我不该因为个人恩怨就罔顾大清国利益于不顾,要不然大清国也不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1868年,以明治天皇为首,一批主张改革自强的维新人士主持了明治维新。”
“然而,朝廷的财政收入却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海军装备。”
“朝堂上一片嚷嚷,不少朝廷大员仍将日本视作不堪一击的小国,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对敌策略。”
“在短短的几年中,模仿西方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国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