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戚戚(8 / 9)

“筠儿,你留在家中照看弟弟,再好好陪陪母亲。”诸葛亮说:“现今你已不是哥哥怀里撒娇的小妹,而是家中的长姐了。”他的手掌覆在女儿的肩上,诸葛筠于是乖乖地拜别姝妍,皱巴巴的面颊还带着泪痕,转身进内室去找黄夫人。

“姝妍无事,便陪伯伯出去走走,可好?”

“喏。”姝妍扶住诸葛亮的手臂,一同穿过前院,向府外去。

诸葛亮没有吩咐府中小厮备车马,他带着姝妍缓步走在参差不齐的青泥板路上,远处看去,二人像极了一对父女。

“伯伯听闻妍儿近日受了些伤,可愈了?”

“已经好了,伯伯。”姝妍不愿他再挂怀,便谨慎地回答着。

“你啊,自小便是半个男儿心性。何止你的叔伯,就是伯伯和你赵伯,我们有时也会想,阿统究竟能不能娶得起你。”诸葛亮慈爱地说。

姝妍知道婚嫁之事已然一天天迫近,自她及笈,待字闺中,叔伯所结交的朝中同僚和军中同袍,家中有适龄男孩的,便陆陆续续有长辈上门提亲。马氏原本便为先帝建立鼎足之功,随着近十年马氏兄弟南征北战、东奔西走积攒的军功,尽管马超早早致仕,但马岱始终在军中、梁王妃诞下世子的事实掩不住扶风一姓在川中垒起的牢靠名望。马超入蜀后便定了族规,马氏男子只问军务,绝不问政;女子凡出嫁,亦应相夫教子、不预前朝事。马氏多年来恪守此例,仅凭这份为人臣子的自持,又获清誉。如今姝妍的平辈中,除去年仅八岁的马超之子马承和出生只半月不到的马岱之子马辰,只姝妍未嫁。炙手可热的家族为她平添的烦恼,应不亚于给她带来的尊宠。

她与赵家大公子有着一个“约定”。而正是这一“约定”促使马家的二小姐在及笈之年推却了来自当时还在做太子的、当今陛下的问名。原本这一约定,众人不甚了解,却在她入宫亲自回绝天家之婚的第二日,变得满朝皆知。

这一约定本是她临时拿出来回避当今太后的。她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去阻止天家,只好用赵统堵住了众人之口。

而她恰好也喜欢着赵统。只是她到今日究竟也说不准,这大抵是一种习惯,还是真正的喜欢。

她多想了一刻,此时又听丞相说:“妍儿,阿统明年便不再往汉中去了。你们的婚事到今日为止,可也算说好了?”

姝妍语塞,想到方才同赵统的些许龃龉,心里总结了个疙瘩似的,此刻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诸葛亮的表情变得细致起来。

姝妍的脸色略不自然:“伯伯,还没定呢。”

诸葛亮的表情讳莫如深。他不动声色地将姑娘的神态悉数看入眼底。

“想好了便抓紧,但若尚未想明白,倒也不必操之过急。”诸葛亮温和地说:“你同阿筠不一样,她没什么主意,而你恰是个很有主意的。”

姝妍差点便要与诸葛亮说起关于诸葛筠也许已然倾心于董恢的事。可是她闭紧了嘴巴。一来,这是阿筠的私事,姝妍知道阿筠原本做好准备告诉父母的,但因当下诸葛乔亡故,她便深深收起了这份心事;二来,这是丞相的家事,不可因与诸葛筠青梅之谊便僭越至此。

“妍儿记下了,谨遵伯伯教诲。”姝妍乖乖回复。

二人似乎已然走了很远。拐过好几条深巷,便到了姝妍从前未常来过的汉宫的东侧。姝妍记得先帝在时,在这里种下了一排杨柳。如今江畔拂柳,当年的雄主却已作别众人,成了先帝。

丞相驻足此处,姝妍便陪着。稍稍一刻,他便再次启程,姝妍就继续搀着他的胳膊,缓缓地走。

又走过两条大街,姝妍看见远处是皇帝遣派的三五成群的工匠和泥瓦匠,正在忙忙碌碌,为北面新进的朝臣修缮宅第。

诸葛亮正正衣襟,脸上恢复了素日的威重,对姝妍说:“到了。”

姝妍心下正奇怪着,却见那几批匠人全都拜倒在地,向丞相行礼问安,唯一人虽是工匠打扮,却还呆呆站在远处张望她和丞相,似乎忘记了施礼。

丞相上前去,姝妍同样跟着走近。此刻,她看见一个倍感惊诧的姜维定定地立在那里,双手无处安放。而众人之中鹤立鸡群、唯独不拜的那个,便是他了。

他的表情如今看来有些傻气。姝妍忍住未笑,倒先向他行了个礼。

他眨眨眼,慌忙回礼。诸葛亮瞥一眼姝妍,露出不易觉察的浅笑。

“拜见丞相。”他匆匆忙忙道,再抬眼则显得茫然无措。

诸葛亮打量他一番,见此人满身扬尘,卷着袖管,歪着一侧的襻膊,与工人们混在一处,不禁探问:“姜议郎如今怎做起工匠的活计了?”

姜维面现窘色:“回丞相:维……”

丞相却抬起一只手来,托住对面人手臂,眯眼笑道:“亮此来有事,关乎军争,欲闻议郎之意,附近可有歇脚叙话处?”他再一摆手,众匠人于是各自忙开了。姜维看看右手边,正好有一摞未拆封的青瓦,便道:“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